嚮往走訪劍龍稜至少有7、8年以上,
遲遲無法成行主要是因為這裡太挑天氣了,
東北角毫無遮蔽的岩稜上,
夏天有大太陽帶來的暑氣,
冬天有乘東北風來的冷雨,
春天跟秋天裡跟山友約好爬山的時間,
那裡也不總都是晴天,
若不約人專等好天氣,
卻也還沒有能夠獨攀這條路線的把握。
延宕多時,總算在這個初夏與山友約好例月山行的日子,
遇到陽光高掛氣溫卻不高的天氣,
此時不去,更待何時。
劍龍稜的稜線千百年來一直在那,登山口卻一再改變,
禮樂煉銅場門口前的瑞能橋下、明隧道前東北角海岸風景區石碑後、台金公司停車場,都曾是這條路的起點,2018年起,則是由南雅社區起登,
不過無論哪個登山口,都幾乎要人從海平面開始爬。
早期的路線由半平溪出海口溯溪而上,
今天的路線則得先翻越南子吝山的山稜後,
下切半平溪谷,再過溪爬升,才能抵達劍龍稜的起點。
在開始攀登劍龍稜前,先走了一段小錐麓古道,
原本想在穿過山洞,可遠眺小鬼瀑布的攝點,幫山友們拍拍網美照,
無奈今天背太多東西,狹窄山洞裡的地面又積水泥濘,竟難以穿過,
便只在洞口外泡咖啡吃午餐,畢竟這是接下來的路上,唯一有遮蔽的地方。
然後,重頭戲就開始了。
海景第一排的裸岩,攀爬於其上,視野極佳,暴露感十足,
沿途幾乎沒有輔助繩索,全賴雙手攀於岩脊、雙腳踩在岩縫,有時還得靠屁股跨坐於稜線上,三點不動一點動,五體投地,上上下下的匍匐前進,驚險刺激--實在太好玩了(不過隊裡可能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想)。
然而,今天預定路線並沒有全部爬完,
主要是因為將晴空中的暑氣帶走的山風實在過於強大,
甚至影響到行走時的重心,
越過龍牙岩後,曾經踏遍皇帝殿、筆架連峰、五寮尖、鳶嘴山的隊友強壓著驚魂表示,比起劍龍稜,這些地方都不算什麼了。
眼看她體力不濟,又剛好遇到山友從稜線下方的水管路攀繩上來,詢問路線後,另兩位隊友很貼心的(趁機)提議,若依原計畫繼續走鋸齒稜上555峰、登半平山後再從茶壺山稜走回勸濟堂停車場,可能太過吃力,從稜線上下撤到水管路,腰繞的路線比較安全,時間上也較能掌握。
於是,告別還剩一半的稜線,拉繩垂降回山腰,改由採礦時期的水管路前往終點,
結果竟在最後看錯地圖,轉了個彎,
意外走上煙囪稜的上三分之一,多了走在排煙管裡的特殊體驗,
最後,在只有芒草能夠忍受的稜線上,
頂著下午似乎比早上更強勁的風勢,回到茶壺山下的勸濟堂停車場。
今天總共走了7個多小時,以時間來說並不是真的很久,距離也只有7公里多,但各種在登山時可能會遇到的地形、地貌、路徑型態,在這條路上都有遇上,完成後,百岳跟中級山不敢說,至少絕大部分的郊山都能夠從容以對了。
難怪有人稱劍龍稜為郊山之王。
那剩下沒走完的那鋸齒稜C段怎麼辦?
歸途上當我提出這個問題,車上的另外三人,無一給出正面答案...
遲遲無法成行主要是因為這裡太挑天氣了,
東北角毫無遮蔽的岩稜上,
夏天有大太陽帶來的暑氣,
冬天有乘東北風來的冷雨,
春天跟秋天裡跟山友約好爬山的時間,
那裡也不總都是晴天,
若不約人專等好天氣,
卻也還沒有能夠獨攀這條路線的把握。
延宕多時,總算在這個初夏與山友約好例月山行的日子,
遇到陽光高掛氣溫卻不高的天氣,
此時不去,更待何時。
劍龍稜的稜線千百年來一直在那,登山口卻一再改變,
禮樂煉銅場門口前的瑞能橋下、明隧道前東北角海岸風景區石碑後、台金公司停車場,都曾是這條路的起點,2018年起,則是由南雅社區起登,
不過無論哪個登山口,都幾乎要人從海平面開始爬。
早期的路線由半平溪出海口溯溪而上,
今天的路線則得先翻越南子吝山的山稜後,
下切半平溪谷,再過溪爬升,才能抵達劍龍稜的起點。
在開始攀登劍龍稜前,先走了一段小錐麓古道,
原本想在穿過山洞,可遠眺小鬼瀑布的攝點,幫山友們拍拍網美照,
無奈今天背太多東西,狹窄山洞裡的地面又積水泥濘,竟難以穿過,
便只在洞口外泡咖啡吃午餐,畢竟這是接下來的路上,唯一有遮蔽的地方。
然後,重頭戲就開始了。
海景第一排的裸岩,攀爬於其上,視野極佳,暴露感十足,
沿途幾乎沒有輔助繩索,全賴雙手攀於岩脊、雙腳踩在岩縫,有時還得靠屁股跨坐於稜線上,三點不動一點動,五體投地,上上下下的匍匐前進,驚險刺激--實在太好玩了(不過隊裡可能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想)。
然而,今天預定路線並沒有全部爬完,
主要是因為將晴空中的暑氣帶走的山風實在過於強大,
甚至影響到行走時的重心,
越過龍牙岩後,曾經踏遍皇帝殿、筆架連峰、五寮尖、鳶嘴山的隊友強壓著驚魂表示,比起劍龍稜,這些地方都不算什麼了。
眼看她體力不濟,又剛好遇到山友從稜線下方的水管路攀繩上來,詢問路線後,另兩位隊友很貼心的(趁機)提議,若依原計畫繼續走鋸齒稜上555峰、登半平山後再從茶壺山稜走回勸濟堂停車場,可能太過吃力,從稜線上下撤到水管路,腰繞的路線比較安全,時間上也較能掌握。
於是,告別還剩一半的稜線,拉繩垂降回山腰,改由採礦時期的水管路前往終點,
結果竟在最後看錯地圖,轉了個彎,
意外走上煙囪稜的上三分之一,多了走在排煙管裡的特殊體驗,
最後,在只有芒草能夠忍受的稜線上,
頂著下午似乎比早上更強勁的風勢,回到茶壺山下的勸濟堂停車場。
今天總共走了7個多小時,以時間來說並不是真的很久,距離也只有7公里多,但各種在登山時可能會遇到的地形、地貌、路徑型態,在這條路上都有遇上,完成後,百岳跟中級山不敢說,至少絕大部分的郊山都能夠從容以對了。
難怪有人稱劍龍稜為郊山之王。
那剩下沒走完的那鋸齒稜C段怎麼辦?
歸途上當我提出這個問題,車上的另外三人,無一給出正面答案...
留言
張貼留言